传媒
2018-07-05
【香港艺术中心】 新晋香港艺术家吴佳儒与陈嘉翘联展
《Post Flu Syndrome》
香港艺术中心3楼实验画廊
展览日期:2018年7月8-28日
开幕酒会:2018年7月7日(星期六)│下午4时至6时
【香港艺术中心】积极支持新晋香港艺术家的发展, 并致力为新晋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Post Flu Syndrome》展览将呈献吴佳儒与陈嘉翘两位新晋香港艺术家的创作,于7月7日(今个星期六)于香港艺术中心3楼实验画廊正式开幕,展期由7月8日至7月28日。
是次展览的概念始于艺术家对于流行感冒引发的不舒适感与传染流动性的想像。1919年,鲁迅的《药》描述一个经历内忧外患的社会中,革命者的鲜血竟被无知迷信的人们当做医治痨病的灵药; 反观现今网络世界,真假资料充斥流通,资讯过盛反而彰显这个时代的另种盲从无知。
无独有偶,今年(2018)正值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一百周年,《Post Flu Syndrome》以流感与病毒为喻,将展出两位艺术家以此为主题的新创作作品,以及部分旧作。透过艺术家的个人经验、观察与重新诠释,尝试建构出日常生活起居中,危机潜伏的现代寓言。
吴佳儒于2017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艺术硕士学位,陈嘉翘则在同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学士毕业,两位艺术家都曾参与艺术计画《之后将会发生美好的事》 (K11 Chi Art Space ,2017) 与《从此幸福快乐》 (刺点画廊,2017) 联展,彼此的创作形式与风格不同,但却分享着类似的幽默感与讽谕诗意。
策展人: 陈子澂、张瀞尹
图片下载: http://ftp.hkac.org.hk/MDD/201807_PostFluSyndrome/
展览详情
展期: 2018年7月8日至7月28日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6时
场地:香港艺术中心3楼实验画廊(香港湾仔港湾道二号)
免费入场
展览详情: http://www.hkac.org.hk/tc/calendar.php?id=2297&t=u
开幕酒会
日期: 2018年7月7日
时间:下午4时至6时
场地:香港艺术中心3楼实验画廊
艺术家简介
吴佳儒,1991年生于中国广东,2014年于清华大学获得艺术与英语双学位,并于2017年取得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硕士学位。吴氏常以艺术创作作为其观察社会与研习历史的方法,通过对影像、声音、文字、绘画、装置等综合媒材的探究,尝试从个体生活经验出发而对权力系统提出问题,对历史叙事提供另一种想象。
其参与的联展包括K11 Chi Art Space的《之后将会发生美好的事》,刺点画廊的《从此幸福快乐》,香港奥沙艺术基金会的《确据的其它面向》据的其它面向, 2016 SIGGRAPH ASIA,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理想国”想国””斯当代,关山月美术馆的“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国青年艺术家和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的“多型演变──一次近距离观察”次近距离观察等。
陈嘉翘,生于1995年,以录像和绘画作主要素材的艺术家,201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陈氏利用不同的物料和装置描述她生于这世代的态度。从她作品的对话中,她探讨关于生活情节情绪的轻重,曾参与的展览包括香港刺点画廊「从此幸福快乐」(2017)、K11 chi art space 《之后将会发生美好的事》(2017)。陈氏以艺术作为把文学、哲学和流行文化融合在生活里的媒介。
策展人简介
陈子澂,于伦敦与多伦多分别学习策展与东亚研究,曾任职汉雅轩等多家国际画廊,并于世界各地策划并製作多个展览,包括在上海美术馆的《陈福善的世界》、《时.地.戏:印中当代艺术展》等。作为独立策展人与作家,研究集中于艺术家实践与当代城市问题,曾在各地策展的展览与表演包括《言霊》、《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I Like Blue When There is More White》、《鲛人之泪》、《异位同形》、《不落言筌》与《此岸》等,文章散见《端传媒》、《号外》、《立场新闻》与《台南艺讯》。
张瀞尹,艺术行政管理人、展览策划与製作。曾任职于台北当代艺术馆、国际艺廊与独立专案计画等。现为香港艺术中心资深策划主任,负责视觉艺术展览与节目之规划与执行,包含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之FUKUTAKE HOUSE亚洲艺术平台(2016)、收藏家当代艺术藏品展(2016)等。
关于香港艺术中心──彰显多元艺术 、荟萃创意灵感
香港艺术中心是一所多元艺术创意中心,多年来积极将创新前瞻的当代艺术引进香港,同时亦努力将本土艺术家介绍给海外观众。中心更是本地唯一独立自主的非牟利多元艺术机构,一直致力鼓励、推广创意, 竭力促进本地与国际的艺术交流;透过举办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及跨界合作,把香港和世界联繫起来。欢迎来到香港艺术中心,透过体验艺术丰富生活,藉着欣赏艺术启发创意。
展览日期:2018年7月8-28日
开幕酒会:2018年7月7日(星期六)│下午4时至6时
【香港艺术中心】积极支持新晋香港艺术家的发展, 并致力为新晋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Post Flu Syndrome》展览将呈献吴佳儒与陈嘉翘两位新晋香港艺术家的创作,于7月7日(今个星期六)于香港艺术中心3楼实验画廊正式开幕,展期由7月8日至7月28日。
是次展览的概念始于艺术家对于流行感冒引发的不舒适感与传染流动性的想像。1919年,鲁迅的《药》描述一个经历内忧外患的社会中,革命者的鲜血竟被无知迷信的人们当做医治痨病的灵药; 反观现今网络世界,真假资料充斥流通,资讯过盛反而彰显这个时代的另种盲从无知。
无独有偶,今年(2018)正值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一百周年,《Post Flu Syndrome》以流感与病毒为喻,将展出两位艺术家以此为主题的新创作作品,以及部分旧作。透过艺术家的个人经验、观察与重新诠释,尝试建构出日常生活起居中,危机潜伏的现代寓言。
吴佳儒于2017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艺术硕士学位,陈嘉翘则在同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学士毕业,两位艺术家都曾参与艺术计画《之后将会发生美好的事》 (K11 Chi Art Space ,2017) 与《从此幸福快乐》 (刺点画廊,2017) 联展,彼此的创作形式与风格不同,但却分享着类似的幽默感与讽谕诗意。
策展人: 陈子澂、张瀞尹
图片下载: http://ftp.hkac.org.hk/MDD/201807_PostFluSyndrome/
展览详情
展期: 2018年7月8日至7月28日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6时
场地:香港艺术中心3楼实验画廊(香港湾仔港湾道二号)
免费入场
展览详情: http://www.hkac.org.hk/tc/calendar.php?id=2297&t=u
开幕酒会
日期: 2018年7月7日
时间:下午4时至6时
场地:香港艺术中心3楼实验画廊
艺术家简介
吴佳儒,1991年生于中国广东,2014年于清华大学获得艺术与英语双学位,并于2017年取得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硕士学位。吴氏常以艺术创作作为其观察社会与研习历史的方法,通过对影像、声音、文字、绘画、装置等综合媒材的探究,尝试从个体生活经验出发而对权力系统提出问题,对历史叙事提供另一种想象。
其参与的联展包括K11 Chi Art Space的《之后将会发生美好的事》,刺点画廊的《从此幸福快乐》,香港奥沙艺术基金会的《确据的其它面向》据的其它面向, 2016 SIGGRAPH ASIA,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理想国”想国””斯当代,关山月美术馆的“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国青年艺术家和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的“多型演变──一次近距离观察”次近距离观察等。
陈嘉翘,生于1995年,以录像和绘画作主要素材的艺术家,2017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陈氏利用不同的物料和装置描述她生于这世代的态度。从她作品的对话中,她探讨关于生活情节情绪的轻重,曾参与的展览包括香港刺点画廊「从此幸福快乐」(2017)、K11 chi art space 《之后将会发生美好的事》(2017)。陈氏以艺术作为把文学、哲学和流行文化融合在生活里的媒介。
策展人简介
陈子澂,于伦敦与多伦多分别学习策展与东亚研究,曾任职汉雅轩等多家国际画廊,并于世界各地策划并製作多个展览,包括在上海美术馆的《陈福善的世界》、《时.地.戏:印中当代艺术展》等。作为独立策展人与作家,研究集中于艺术家实践与当代城市问题,曾在各地策展的展览与表演包括《言霊》、《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那是一个最坏的时代》、《I Like Blue When There is More White》、《鲛人之泪》、《异位同形》、《不落言筌》与《此岸》等,文章散见《端传媒》、《号外》、《立场新闻》与《台南艺讯》。
张瀞尹,艺术行政管理人、展览策划与製作。曾任职于台北当代艺术馆、国际艺廊与独立专案计画等。现为香港艺术中心资深策划主任,负责视觉艺术展览与节目之规划与执行,包含濑户内国际艺术祭之FUKUTAKE HOUSE亚洲艺术平台(2016)、收藏家当代艺术藏品展(2016)等。
关于香港艺术中心──彰显多元艺术 、荟萃创意灵感
香港艺术中心是一所多元艺术创意中心,多年来积极将创新前瞻的当代艺术引进香港,同时亦努力将本土艺术家介绍给海外观众。中心更是本地唯一独立自主的非牟利多元艺术机构,一直致力鼓励、推广创意, 竭力促进本地与国际的艺术交流;透过举办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及跨界合作,把香港和世界联繫起来。欢迎来到香港艺术中心,透过体验艺术丰富生活,藉着欣赏艺术启发创意。
香港艺术中心传媒查询:
何卓敏 Annie Ho (市务及拓展总监)
电话:2824 5306 / 9481 8706
电邮:aho@hkac.org.hk
刘瑞媛 Fiona Lau (市务及拓展主任)
电话:2582 0215
电邮:flau@hkac.org.hk
何卓敏 Annie Ho (市务及拓展总监)
电话:2824 5306 / 9481 8706
电邮:aho@hkac.org.hk
刘瑞媛 Fiona Lau (市务及拓展主任)
电话:2582 0215
电邮:flau@hkac.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