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時間表
23/6 (日) 7:30pm 《藍天白雲》*
近十年來,不少具潛質的後起之秀投身於香港電影業。為協助年青電影人得以長遠發展其事業,並滿足大眾對豐富、多元電影作品的日益追求,以及讓本土電影的製作質素大放異彩,香港藝術中心因而一直致力培育電影人才,以助他們擴闊專業視野、提升製作技巧、拓展人際網絡,從而促進本地以至國際影壇對他們的認可。而法國康城導演雙週一直被視為國際間首屈一指的電影盛事之一,對香港及國際電影界的影響亦無容置疑。有見及此,適逢其邁入第五十周年,香港藝術中心將推出《新浪潮.新海岸:康城導演雙週50遇見香港電影》。香港影評人、記者及電影策展人徐匡慈 Clarence Tsui將擔任是次放映活動的客席策展人,並主持研討會及工作坊。
- 展現導演雙週如何構建多元的電影文化、市場以及工業;
- 展示本地和國際影展如何開拓電影人的文化及專業視野,並能夠協助發展其電影事業;
- 聚焦於電影節策展人、主辦單位、影評人及記者的關鍵角色,探討他們推動電影文化及工業的影響力;
- 鼓勵資深及年青電影人與觀眾進行跨世代以及跨文化交流,從而鼓勵觀眾欣賞更多的電影種類,並加強電影人及觀眾對不同國家和各類電影的鑑賞能力,溫故知新;
- 為大眾提供一個開放、多元以及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讓觀眾得以同時欣賞康城導演雙週和香港電影的佳作,探索及剖析不同文化及製作背景的差異及共同之處;及
- 建立一個自由的交流空間,讓任何人討論各式各樣的電影話題。
嘉賓
皮亞亨利.達努 Pierre-Henri Deleau(康城導演雙週聯合創辦人)、徐匡慈 Clarence Tsui(駐香港影評人、記者、電影策展人)、聞天祥(台灣資深影評人、電影策展人、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約夫.摩爾 Yov Moor(法國調光師、數碼後期製作總監,作品包括《撞死了一隻羊 Jinpa》、《渺如黃雀 A Yellow Bird》、《挪威的森林 Norwegian Wood》)、泰迪羅賓(香港監製,《胡越的故事》)、劉成漢(香港導演,《慾火焚琴》)、陳學人(香港監製,《慾火焚琴》)、麥當傑(香港導演,《停不了的愛》)、黎妙雪(香港導演,《玻璃,少女。》)、徐天佑(香港演員,《玻璃,少女。》)、張經緯(香港導演)、梁雍婷及李任燊(香港演員,《藍天白雲》)、許學文及黃偉傑(香港導演,《樹大招風》)、江記/江康泉(香港漫畫家、動畫家,獲日本TBS電視台DigiCon6 ASIA《Gold Mention》大獎)、陳序慶(策展人,香港獨立電影節)、胡芷晴(策展人,百老匯電影中心及香港亞洲電影節)、何梓埼(策展人,平地學生電影節)、香港電影專才、電影及文化推廣工作者、教育人士等等
節目
開幕典禮及《胡越的故事》放映座談會:展望未來──康城導演雙週與新電影的誕生
9/6(日)2:30pm | 語言:英語及國語主講,粵語傳譯
2015 康城影展導演雙週大獎
2016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2016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2016 凱撒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著音樂及最佳剪接
《青春禁不住》由約夫.摩爾負責調光,他藉調光忠實地呈現出藝術片導演的創作理念,並能夠有效地營造出具感染力的氛圍,作品大受歡迎。
約夫.摩爾將介紹各種電影調光的概念及技巧,講解怎樣透過後期調色去烘托氣氛,突出其要傳達的情感;電影製作的每個步驟如何影響調光的處理。另外,他亦會逐一介紹由藝術到商業電影,由為菲林影片到數碼影片,不同的調光技術。對電影調光仍有其他疑問?摩爾在場為你一一解答。
講者簡介約夫.摩爾曾與眾多不同崗位的電影人合作,包括資深導演、新晉導演、攝影師及監製等等,他們遍佈全球。摩爾參與製作的電影超過一百部,有不同類型的劇情片及紀錄片。作為資深的調光師,他將其豐富的經驗及視野融入作品裏。近期作品有:《撞死了一隻羊》(萬瑪才旦執導,王家衛及彭綺華監製,入圍金馬獎及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完美現在時》(朱聲仄執導,獲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死靈魂》(王兵執導,入圍康城影展金眼睛獎)及《再見瓦城》(趙德胤執導,獲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影評人週單元最佳電影)等。另外,亦曾跟洛.比桑、朱奧佩德洛.羅德利蓋斯、李屏賓、蔡明亮、陳英雄等著名影人合作。
更多有關約夫.摩爾電影調光大師班以及《青春禁不住Mustang》放映的活動詳情,請參閱:https://bit.ly/2wiNNgo
截止報名:19/5(日)
工作坊一:26/5 (日) 2pm
工作坊二:8/6 (六)12noon
工作坊三:16/6 (日) 7pm
* 每節工作坊約4小時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灣仔港灣道2號)
堂數:三堂
導師:徐匡慈、聞天祥
語言:粵語及國語主講
為配合電影放映,本節目將舉行一系列「電影報導與評論工作坊」,以促進本地電影報導和影評的發展。透過工作坊,參加者將有機會向本地及海外的資深記者、影評人取經,了解他們對撰寫電影文章的心得。參加者須以「新浪潮.新海岸」的放映及活動為題,撰寫報導和評論,導師將從旁指導。
網頁:https://bit.ly/30AnKiT
報名表格下載:https://bit.ly/2VpBGMW
查詢:電話:2824 5309/電郵:rtam@hkac.org.hk
徐匡慈 Clarence Tsui(香港影評人、記者及電影策展人)
徐匡慈是香港影評人、記者及電影策展人,為《The Hollywood Reporter》撰寫文章,現為《南華早報》華語電影欄目的專欄作家。此外,他亦為美國電影雜誌《Cineaste》撰稿,其文章亦刊於美國加州大學出版社的《Film Quarterly》期刊等不同新聞及電影媒體。他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和傳播學院任教,教授新聞及電影。2016年,他為法國巴黎龐比度中心真實電影節策劃有關共產主義時期的阿爾巴尼亞紀錄片放映系列,並於2018年擔任在澳門舉行的中國與葡語國家電影展聯合策展人。他曾擔任康城影展、柏林影展、盧卡諾影展、鹿特丹影展、巴黎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南特影展(三洲影展)以及香港亞洲電影大獎等國際電影項目的評審。
放映電影詳情:輕狂吶喊19/69──康城導演雙週及香港電影的新作風
是次放映將包括1969年第一屆康城導演雙週選映的經典之作,配上三齣曾經入選康城導演雙週以及多齣精心挑選的香港電影,八對放映組合精彩紛呈的片目背後,帶出遙相呼應的美學理念和聚焦的不同主題。
1. 來去潮
風切變、胡越的故事
2. 青春像
風暴後的四季:夏、玻璃,少女。
3. 男女相
遺殤、過界
4. 動異夢
人之二、童年前的意象(第一章)
江記 X 廖沛毅
5. 叛主流
迷幻旅程、停不了的愛
6. 莫做作
饞人對歌、慾火焚琴
7. 大歷史
守城紀、樹大招風
8. 罪與罰
絞死刑、藍天白雲
來去潮:彼岸新聲宣告各電影新浪潮的到來。
風切變
1962 卡羅維瓦利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提名
1969 康城導演雙週
2016 聖保羅國際影展
風向變了,變的不是輕柔微風,這股由巴西導演格勞伯.羅加二十歲時拍攝的處女作掀起之狂風暴雨,是熱血沸騰的「巴西新電影」的濫觴。電影圍繞一位回鄉青年鼓動漁民起來革命,反抗他們主人的盤剝無度,捕捉、記錄當地緊繃的階級、種族關係。受到羅西里尼《火山邊緣之戀》的影響,羅加以歐陸新寫實主義的手法呈現南美窮鄉的生活萬象和混沌衝突。
胡越的故事
演員:周潤發、鍾楚紅、羅烈、繆騫人
1982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1982 康城導演雙週
越南難民胡越(周潤發飾)由香港的難民營出走,在菲律賓成為職業殺手的故事。這部許鞍華的早期作品被長期忽略,少有放映機會。張堅庭和邱剛健的劇本結合了政治寓意和極端暴力場面,有着香港影史上最血肉成河的「牙刷」場口。吳宇森欣賞的作品之一,周潤發與武打演員羅烈之間的男性情誼和東南亞背景,明顯啟發了後來的《英雄本色》和《喋血街頭》。
映前映後:導演雙週選映過三部香港電影,《胡越的故事》為第一部,這部1982年入圍的作品讓許鞍華受國際影壇矚目。她的下一部作品《投奔怒海》是1983年康城影展的非競賽作品。
青春像:壓抑不住的青春怒火。
法國 | 1968 | 66 mins | 法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 DCP | 黑白
演員:Graziella Buci, Pierre-Henri Deleau
1969 康城導演雙週
如果理想主義者不再追求完美,驚覺高牆推倒後還是高牆,會發生甚麼事?鄉間小屋內的她,逃避着巴黎的風暴,衝上街頭的他不再回來,只留下幻滅的不屑。馬賽‧亞農「風暴後的四季」系列的首作《夏》,平靜克制的畫面瀰漫着遺憾與疏離,導演宣稱本片是最「暴力」的「五月風暴」電影。這是《母親與妓女》、《心魔》和《合格戀人》等名作不為人知的先驅。但留意──本片不是愛情故事!
映前映後:首作《一個簡單故事》於1958年得獎,加上艾曼妞‧麗娃主演的《第八日》,亞農早已是影痴注目的人物。《風暴後的四季:夏》是他創作生涯的最高峰,不論是美學、主題,還是影展曝光,它及時而體面地在因「五月風暴」而生的第一屆導演雙週上放映。亞農此後拍片不輟,直至2012年逝世。因資源所限,其作品全是16米厘、超8以至錄像拍攝。
玻璃少女
演員:羅烈、郭善璵、徐天佑、吳家麗、劉以達
2001 夕張國際奇幻電影節「年輕奇幻競賽」特別評審團大獎
2001 康城導演雙週
2002 香港電影金像獎傑出青年導演及最佳新演員提名
早在「千禧世代」成為坊間話題之前,《玻璃,少女。》就已經隨意把玩新世紀少年的虛無。羅烈飾演的退休公安來到香港尋找失蹤的孫女,結果和自稱孫女債主的少女結交朋友……電影把剛過九七找不著方向的年輕生命如實呈上,戲中人和他們身處的城市都像未能走出過渡。黎妙雪的導演處女作,既是新一代影人的登場,也是昔日巨星的謝幕。
映前映後 :《玻璃少女》於2001年的導演雙週上國際首映,是首次有香港導演首作就亮相康城。她之後拍攝的《戀之風景》,製作和演員陣容更強大,入選了2003年威尼斯影展的主競賽。
男女相:女導演關於年齡、性別和慾望的無盡對話。
匈牙利 | 1969 | 81 mins | 匈牙利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 DCP |黑白
演員:Mari Törőcsik, Kati Kovács, Lajos Balázsovits, Gáspár Jancsó
1969 康城導演雙週
不論戲內戲外,《遺殤》都呈現出女性掙脫男性陰影,解放自我的歷程。銀幕上,女主角亞迪正嘗試擺脫高幹亡夫物質與心靈的雙重羈絆,而任性專橫的兒子只會顧影自憐,漠視母親。銀幕下,在莫斯科受教育的美莎露絲雖是匈牙利第一位女導演,但比起她丈夫楊素的史詩大作,其作品備受忽略。然而,美莎露絲的作品私密細膩,以少有放映的本片為例,其對身處父權社會面對道德兩難的女性,表達出可貴的人文關懷。
映前映後:本片讓美莎露絲得到應有的國際關注。她在1975年憑《領養》一片得到柏林影展的大獎,之後又拍攝了著名的「日記三部曲」(1984-1990)。作為匈牙利女性影人的代表,她的作品正被修復,這次放映的《遺殤》修復版,將是它的世界首映。
過界
演員:劉嘉玲、陳坤、田原、江美儀、鄭丹瑞
2013 康城影展「一種關注」 單元提名
2014 大阪亞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劉韻文憑《過界》一片,成為少數可以在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首映其處女作的香港導演。這部瞄準中年女性內心的作品,講述闊太安娜(劉嘉玲飾)恬逸的生活因丈夫的失蹤而打斷,打算變賣丈夫資產解困之際,卻發現她的大陸司機偷賣零件賺錢,好讓其妻子來港生第二胎……其局面之尷尬一如香港社會。通過杜可風攝影的加持,《過界》華麗示範了「女性電影」的另一種可能。
動異夢:電影人探索自我潛意識的囈語。
人之二
1969 德國電影獎最佳動畫
1969 康城導演雙週
揚.萊尼卡最為人熟知的作品也許是他設計的電影海報,或他的戲劇舞台設計。然而,他曾是波蘭以至歐洲動畫的新希望,其美學影響了奎氏兄弟等導演。鮮有機會放映的《人之二》是他的首部長片,亦是其經典之一。這是他1965年的短片《A》之續篇,《A》的主角被人一樣大的A字纏擾,《人之二》則以樸素的線條和剪影呈現無言的主角在荒誕威權社會中的煉獄人生,一如卡夫卡或尤內斯庫的作品。而萊尼卡1959年製作的首部短片《犀牛》正是和尤內斯庫合作。
映前映後:萊尼卡在1962年離開波蘭移居巴黎,他用西德的資金花了三年半時間製作《人之二》,導演雙週的亮相提升了他的名氣。萊尼卡於七、八十年代開始減產,他重新以視覺設計的創作為主,至2001年在柏林逝世。
童年前的意象(第一章)
1969 康城導演雙週
一部由「感性成年」創作的「駭人童年神話」,美國前衛電影人布力奇治的16米厘短片呈現嬰兒踏入人世的第一步,由子宮內腥紅的影像出發,再來扭曲的幻影與成年世界,最後以小孩餵食嬰兒來標誌新生代進入了社會網絡。回應「五月風暴」支持者拉康的鏡像場景理論,《童年前的意象》四部曲中最為人知的第一章,鮮活地示範了實驗電影探索人類意識的本領。
映前映後:布力奇治憑《童年前的意象》(第二章)於1970年再度參展導演雙週,之後他的作品再沒有參加過康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的作品《真誠》、《謀殺聖歌》及《眼見為實》曾在柏林影展青年論壇放映。
離騷幻覺 — 汨羅篇
2017 DigiCon6 Asia大賞評審特別獎
香港漫畫家江記的野心之作,《離騷幻覺》結合科幻、歷史等等混雜的元素,寫出一首給我城與未來的情書。在一個1960年代的平行時空裏,中國被長生不老的皇帝統治着,不死的秘方並非靈丹妙藥,而是人與機械的結合。當擁有自由意志的機械人開始懷疑、反抗,事情起了變化。江記與李國威、崔嘉曦三人合導的〈泪羅篇〉及〈剌秦篇〉兩部短片是正在製作的長篇之先導,濃烈的霓虹色彩滲透慾望與毀滅,無邊夢魘一如現今世相的迴響。
映前映後 :除製作獨立動漫外,江記也拍攝電視廣告,授權各商業推廣活動使用他設計的漫畫人物丁丁企鵝。他們正通過眾籌集資,製作《離騷幻覺》長片。
港口城市
2016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2018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波長」單元
廖沛毅是在紐約生活的中英混血兒,他的作品通過夾雜重疊的影像,不斷在尋根旅途上前行。創作受到泰國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塔古、已故美國前衛導演保羅.奇立遜和美國原住民導演斯佳.康平加的影響,廖沛毅通過菲林拍攝出抽象又活力充沛的影像,捕捉養育他的都市環境。用褪色的16米厘菲林拍攝的《港口城市》把兩段晃動影像合而為一,35米厘的新作《墜落拱門》則用機槍般的蒙太奇呈現作者對香港、倫敦及紐約的記憶,既是實驗影像,也探索影像與身份之間的關係。
迷幻旅程
演員:Peter Fonda, Susan Strasberg, Dennis Hopper, Bruce Dern
1969 康城導演雙週
失意的廣告導演帶領觀眾走入迷糊的夜生活,由洛杉磯至大峽谷一路狂奔,《迷幻旅程》是那個迷幻年代的見證。由初出茅廬的積.尼高遜編劇,尚未是「迷幻騎士」的丹尼斯.賀巴和彼得.方達主演,導演羅渣.哥曼示範了如何把通俗文化的濫調轉化成「作者電影」之餘,向《第七封印》和哲.古華拉致敬。策展人若要挑戰保守的建制,有甚麽好得過放映這樣一部充滿性愛、毒品和樂與怒的電影?
映前映後:哥曼當時在美國忙於創建電影公司,沒有親臨康城參展。但他的精神一直在導演雙週上縈繞。他是馬田.史高西斯籌拍導演雙週參展作品《窮街陋巷》(1973)時的導師,也和荷索(其《侏儒叛逆記》1970年在康城首映)有過合作。
停不了的愛
演員:溫碧霞、劉德華、李麗珍、吳孟達
1984 康城導演雙週
1985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提名
昔日並未有人預期一部由劉德華主演的愛情片可以於康城亮相,但在1984年,他所主演的《停不了的愛》卻和占.渣木殊的《天堂異客》、史提芬.費雅斯的《大衝撞》於導演雙週同台獻映。片中這對由溫碧霞扮演的應召女郎和劉德華扮演醫生的戀人,因身份差距而分開,導演麥當傑指出此作是反映香港的階級問題。不過,本片還是不禁令人聯想到麥當雄監製的前作《𡃁妹仔》,充滿了吵鬧打罵的情節。
莫做作:理論家赤膊上陣,奔放地實踐個人學說。
演員:Gösta Ekman, Adriana Asti, Lars Ekborg, Agneta Ekmanner
1969康城導演雙週
美國評論人蘇珊.桑塔格經年累月指出電影人的失誤後,到1969年終於親自出手,在瑞典導演了她的首部電影。《饞人對歌》是部個四角情慾旋轉門。激進的左翼青年湯瑪斯(Gösta Ekman飾)是流亡德國教授鮑爾(Lars Ekborg飾)的助手,他迷上教授美艷的意大利妻子(《革命之前》的Adriana Asti飾),更麻煩的是,他女友英格烈也被教授吸引住……揉合被壓抑的反叛、陰謀、情慾的混合喜劇,《饞人對歌》示範了理論家如何在政治動蕩不安的六十年代,把自己的藝術、電影和政治理念搬上銀幕。
映前映後:蘇珊.桑塔格於瑞典製作了兩部影片,《饞人對歌》是第一部,第二部《卡爾兄弟》也入選了1971年的導演雙週。她之後還拍攝了關於以巴衝突的紀錄片《應許之地》(1974),和以威尼斯為背景的劇情片《無導之遊》。
演員:任達華、關海山、洛碧琪、陳立品
1979 芝加哥國際電影節金雨果獎最佳電影提名
1979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1980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半身不遂的中年書生(關海山飾)和他從良的妻子(洛碧琪飾)平靜生活的表象,被年輕力壯的園丁阿石(任達華飾)打亂。他引誘主婦、挑戰主人,衝擊身邊的所有人和事……在美國受教育的香港影評人劉成漢把《郵差總按二次鈴》的故事搬到新界的鄉間大屋,拍成了這部性別、世代和階級總戰爭的寓言。大膽的情慾場面,在新浪潮同儕循規蹈矩的作品中鶴立雞群。
映前映後:劉成漢在八十年代導演了《獵頭》和《三勇士》兩部類型片,之後他轉向學術界,在香港浸會學院(現為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任教,他最新一部導演作品是《希聲:一個美國琴人的境界》。
守城紀
阿根廷 | 1969 | 123 mins | 西班牙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 DCP |黑白
演員:Lautaro Murúa, Olga Zubarry, Juan Carlos Paz
1969 康城導演雙週「多少年了,現在他們要來了,就是今天。」波費里奧先生告訴他手下,那些為抵禦城市不明入侵而朝夕戒備的秘密組織成員。但誰要進攻?從哪裏來?為甚麼來?電影《守城紀》沒有透露一絲一亳。這部博爾赫斯參與編劇,雨果.聖迪亞戈的導演首作,上映四十年來,有着無數詮釋。電影結合了現代版希臘史詩、存在主義故事和梅爾維爾電影的黑色風格,《守城紀》預言了七十年代席捲南美的軍事獨裁,以及世界各地的新舊圍城。
樹大招風
演員:林家棟、任賢齊、陳小春、林雪、姜皓文、黃光亮
2017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剪接
2016 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及最佳剪輯
2016 柏林影展新電影國際論壇
起於青萍之末的微風,經過歲月洗禮,響起了滾滾雷聲,《樹大招風》標誌著結束的開始。這部杜琪峯監製的警匪片改編三名真實悍匪九七前後落網之事,變成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的政治寓言。季正雄(林家棟飾)被貪婪放肆的內地手下所累;轉做走私的葉國歡(任賢齊飾)不甘看貪官面色,回港重出江湖;卓子強(陳小春飾)因為惹上不能惹的人物飛來横禍……三位新晉導演許學文、歐文傑和黃偉傑合作,將紮實的警匪類型和政治引喻合而為一。
絞死刑
演員:尹隆道、佐藤慶、渡辺文雄、足立正生
1969 電影旬報最佳編劇
1969康城導演雙週
韓裔日本人R(尹隆道飾)因強姦殺人被判死刑,行刑失敗讓他失去了記憶。法律不容許處死不明自己罪責的犯人,於是行刑的官員們只好做起角色扮演,重演R的一生和罪行,好讓他明白自己因何要再上絞刑台——大島渚最激烈的政治批判作品之一,《絞死刑》以真實的社會事件,去揭露日本社會暗藏的種族問題和制度暴力,結合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和高達的政宣電影運用手法,對日本社會作出辛辣的大抨擊。
映前映後:同年,大島渚的另一部作品《新宿小偷日記》也入圍導演雙週。1971年,他另外兩部作品──《東京戰爭戰後秘話》和《儀式》再度入圍。然後1976年,他最受爭議的作品《感官世界》亦參展導演雙週。
演員:鄧麗欣、梁雍婷、顧定軒、李任燊、寶珮如、陳哲民、黃樹棠
2018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新演員提名
2017 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競賽單元
*導演張經緯(線上直播)、演員梁雍婷、顧定軒及李任燊(親臨現場)將出席映後談。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甚至惡人,要比我們想像中的他們幼稚得多、天真得多。其實我們自己也一樣。」《藍天白雲》以一句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們》的引文開始。紀錄片出身的導演張經緯用少女(梁雍婷飾)謀殺父母的案件闡明,環境因素影響犯罪的說法,交織着負責調查的女警(鄧麗欣飾)的生活日常。這部電影打破了香港偵探電影的傳統,挑戰着觀眾對犯罪故事的預期。
映前映後 :張經緯在2001年製作了首部劇情作品《再見香港》,並於辛丹斯電影節放映。他通過《音樂人生》及《少年滋味》等紀錄片為人所知。《藍天白雲》在2017年的釜山電影節上首映,他正在製作名為《狂人日記》的新片。
**因片源問題,《停不了的愛》現時放映版本為DVD。該場放映的格式雖然未如理想,但本中心已邀得導演麥當傑先生出席映後談。觀眾如欲安排退款,可由即日起至2019年6月21日(五)前帶同完整門票親臨香港藝術中心之售票處辦理退票手續。香港藝術中心務必為觀眾全力搜羅影片的最佳拷貝版本放映,但若偶然事與願違,請大家見諒。
《迷幻旅程》已被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評定為第三級別,未滿18歲之購票人士可由即日起至2019年6月20日(四)前帶同完整門票親臨香港藝術中心之售票處辦理退票手續。
由於上一場放映超時,《玻璃,少女。》放映將會稍作延遲。觀眾如欲安排退款,可由即日起至2019年6月14日(五)前帶同完整門票親臨香港藝術中心之售票處辦理退票手續。不便之處,謹此致歉。
票務資料:
電影門票:$75/$60*
《約夫.摩爾電影調光大師班》:$40/$32*
《青春禁不住》門票:$75/$60*
開幕電影《胡越的故事》門票:$75/$60*
《輕狂吶喊19/69──康城導演雙週及香港電影的新作風》
電影配搭套票(九折優惠:$134)
- 《風切變》及《胡越的故事》
- 《風暴後的四季:夏》及《玻璃少女》
- 《遺殤》及《過界》
- 《人之二》及《童年前的意象(第一章)》及《江記 x 廖沛毅》
- 《迷幻旅程》及《停不了的愛》
- 《饞人對歌》及《慾火焚琴》
- 《守城紀》及《樹大招風》
- 《絞死刑》及《藍天白雲》
- 套票A(16場放映門票各一張):$900
- 套票B(16場放映及座談會門票各一張):$930
- 套票C(大師班及《青春禁不住》電影門票各一張):$95
*全日制學生、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可獲八折優惠。綜援受惠人優惠票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每次購買4張或以上之正價門票,可以享有八折優惠。
信用卡電話購票:2111 5999|流動應用程式購票:My URBTIX(Android & iPhone版本)
票務查詢:3761 6661(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10:00-20:00)|網上購票:www.urbtix.hk
主辦機構:香港藝術中心
旅行社夥伴:主題旅遊有限公司
酒店支持:香港港麗酒店
傳媒夥伴:CUP 媒體, 電影朝聖 Film Pilgrimage, SPILL, Zolima CityMag
手機應用程式合作夥伴:Hong Kong Movie 香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