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波逝去的故鄉(Indie Focus 2019)
2019年8月1日 (四) 7:30pm
113 分鐘 min IIA
尚皮亞利費華創作低調,不稀罕跟英語加拿大人展開對話,卻對法語魁北克人語重深長。這是他的「Abel Saga」第二部曲,主角Abel自以為四十不惑,獨自遠赴法國朝聖尋根,然而怪口音令他無法不自覺只是個異鄉人,遇上的街頭畫師、的士司機、賣花少女、都讓他對這個浪漫之地一一否定。他去探訪孤獨的單親媽媽朋友Jeanne,卻碰上她媽媽自殺,便隨她回鄉,走到詩人藍波的出生地憑弔。他再在蔚藍海岸遇上女法官Anne,彼此萌生愛意,詠嘆藍波的詩句。塞尚畫中的風景既近且遠、虛無飄渺,烘托那無地可棲、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依存狀態。「十月危機」後魁北克人黨獲龐大同情票得利上場,利費華卻揭示所謂獨立精神背後隨時是一廂情願的自我受殖意識,思路清醒一針見血。
尚皮亞利費華
法語對白,英文字幕
劇情
----------------------------------------
好心放開我(Indie Focus 2019)
2019年8月2日 (五) 7:30pm
114 分鐘 min IIB
魁北克隨自由派上場,逐漸脫離保守思想,然而社會是否已做好準備?人民俯拾的是自由主義的遺禍,還是真的得到一種「最好的釋放」?同樣由米修布洛特掌鏡,故事闡述13歲的Manon與母親Michelle,以及智力不正常的舅父Ti-Guy在小鎮生活,三人在經濟的邊緣掙扎生存,Manon逃學、排斥追求母親的老警察情人Maurice、不屑上流,拒絕體制,也拒絕成為體制中被忽視或被看顧的一群。她暴烈與強悍的個性早已填補父親「缺席」的形象而不自知。終日酗酒的Ti-Guy藏着鍾情貴婦的心事,Manon卻半推半就讓他的好夢成了一夜的終夢,不惜斬掉母親與情人的情絲,成為父權的替身。女孩的敏感早慧把現實世情看得比成年人更透徹殘酷,當鬧鐘的秒針滴溚滴溚地劃掃過去,這一覺終究可安然地擁着母親一同睡去,哪怕生命將有更多的不安,也要在邊緣建構、主宰屬於自己的世界。是次放映2013年修復版本。
法蘭斯麥高維治
法語對白,英文字幕
劇情、家庭
----------------------------------------
舒適與冷漠(Indie Focus 2019)
2019年8月3日 (六 ) 2:30pm
109 分鐘 min I
是否脫離加拿大獨立自治,魁北克人幾乎分裂為「說好」與「說不」兩個陣營,公投前一年內熱血地討論,無日無之。丹尼阿肯大量考察新聞片及走訪民間拍攝紀錄,以藝術家的獨立心靈冷靜檢視後,終在苟且圖安與無動於衷之間劃上等號。這齣紀錄片一開始就有一個演員,他飾演翻生馬基雅維利,以佛羅倫斯共和國第二秘書廳秘書長的身份,居高臨下俯望魁北克,並以法語讀出《君王論》及《李維論》的要點。阿肯這個招魂行動,實在是印證1980年魁北克省這次歷史性的公投,是一次權謀者迷惑、擺佈公眾的現代政治實踐,從政客的語言偽術,瞄準魁北克人對外在環境因素的不安並加之利用,到娛樂化的民主辯論、簡化的數據分析,影片如導航般展現「說不」者的自我感覺良好。
丹尼阿肯
法語、英語對白,英文字幕
紀錄片
----------------------------------------
滿地可耶穌(Indie Focus 2019)
2019年8月4日 (六) 7:30pm
119 分鐘 min IIB
丹尼阿肯對傳統魁北克的天主教意識形態一次後現代式的對話。1989年勇奪康城影展評審團獎的《滿地可耶穌》,與同期馬田史高西斯《基督最後的誘惑》一樣強調耶穌的人性形象,對其生平有顛覆性的刻劃,然而其挑釁對象不止於宗教權威,還劍指現代社會的大眾傳播與消費文化。故事始於教堂每年傳統上演的耶穌受難曲,擔任主角的年輕創作人呼召來一群失意演員(其中一人正是由導演羅拔利伯殊飾演),銳意為劇場搞搞新意思。果然首演引來熱烈迴響,然而作者的人生劇本,也逐步跟着聖經人物的命定遭遇重疊。攝影棚喻為聖殿、律師的利誘如撒旦試探,乃至醫院手術作為神蹟展現、地鐵月台上傳揚新福音……中世紀一段段聖經情節,重現於八十年代的魁北克,看來竟然一點不違和。神話與現實猶如渾然一體,當見證真實如斯,焉能不奉信?
丹尼阿肯
法語、英語和意大利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劇情
----------------------------------------
命令(Indie Focus 2019)
2019年8月4日 (日) 2:30pm
107 分鐘 IIA
卡夫卡式無名審判一夜成真。1970年「十月危機」爆發,總理杜魯多對魁北克解放陣線兩宗政治綁架(《十月危城》擷取單一角度但有深入的描寫)擺出不妥協姿態,頒佈戰爭措施的法令,讓軍隊圍城,警察入屋毋須搜令,拘捕超過四百五十人。米修布洛特走訪其中五十人,仔細重塑廿一天階下囚心靈磨蝕的經過。演員介紹角色出場,旁白(或演員受訪片段)一路緊隨,紀實與虛構辯證。入獄前後的黑白片段對比彩色的獄中場景,卻統一在一片白茫茫的荒涼冷調中,一代人的白色恐懼,揭示民主政治深處的意志崩壞。這部見證加拿大歷史傷痕的作品令布洛特獲1975年康城最佳導演獎,被譽為魁北克首部大師級作品。是次放映2015年康城影展數碼修復版本。
米修布洛特
法語、英語對白,英文字幕
劇情/紀錄、歷史
----------------------------------------
十月危城(Indie Focus 2019)
2019年8月4日 (日) 5:00pm
98 分鐘 IIB
本身擁護魁北克獨立、同時也是魁省最離經叛道的導演皮亞法拉度極具爭議性的作品。魁北克解放陣線的四人小隊Chénier cell年紀最小只得十九歲,他們之中沒有一個是天生暴戾之徒,在民族抗爭理念下綁架勞工部長Pierre Laporte,七天之內形勢急變,隨着戰爭措施的法令(請參考《命令》)頒佈,他們更走上抗命公民與政治犯的邊緣,最諷刺的場面莫過於其中三人竭力營救衝破窗渾身是血的Laporte。皮亞法拉度無意用全知角度交代事件來龍去脈,鏡頭一直緊貼四人,與人質困於一室一起聽收音機,憧憬談判成果,也一起跌進無助及絕望的深淵。由於反對影片立場偏頗的聲音不絕,投資者一再易手,影片拖了十年才獲得公映,法拉度沉着氣完成一部對殺人罪行負責任的人性佳品。
皮亞法拉度
法語對白,英文字幕
劇情
----------------------------------------
理工學院屠殺案(Indie Focus 2019)
2019年8月4日 (日) 8:00pm
82 分鐘 IIB
立志當航太工程師的學生Valérie,被面試官質疑她身為女性,終究會結婚生育。上課期間,槍手衝進來,叫所有男生離開,同班同學Jean-François一念之間想留下來不果,向外求援卻錯失救人機會。《理工學院屠殺案》重演1989年發生於加拿大滿地可工程學院的慘劇,仇恨女性的槍手在校園奪去十四位女生的性命,大部分也是工程系學生。導演丹尼斯維爾諾夫尚未變為一線荷里活大導前,最為扎根魁北克本土之作,從生還者和行凶者的角度,透過細膩而獨特的視覺語言,為九十年代初魁北克社會的陰霾,補上其中一塊拼圖。電影發行距慘劇發生只有二十年,導演小心翼翼刪走槍手的名字,也抹去事後坊間對他的批判,全片黑白處理進一步把距離拉遠,慘劇的動機、後遺留待歷史和觀眾定奪,容易讓人想起近年多宗死傷慘重的自殺式襲擊事件。
丹尼斯維爾諾夫
法語對白,英文字幕
劇情、犯罪、歷史
節目查詢﹕852 2836 6282 / hkindieff@gmail.com
票務資料﹕www.urbtix.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