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節目

11 July 2024

+ 立即訂閱
立即訂閱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傳媒

2013-02-16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日本駐港總領事館 及香港藝術中心合辦 -- 日本視覺藝術展覽《寫樂再現展》開幕展覽

即日起至3月1日‧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一、    關於展覽

是次展覽曾於世界多個地方展出,當中包括中國、美國、荷蘭、希臘及新加坡等地,響譽國際。展覽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主題:「複印寫樂」「圖像寫樂」「致敬寫樂」,展示了日本的平面設計和當代藝術對寫樂浮世繪的變奏。作品分別由三十九位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及當代藝術家創作而成,包括佐藤晃一(Koichi Sato)、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和横尾忠則(Tadanori Yokoo)等,觀眾可於展覽欣賞到近八十件復刻版畫、平面設計及當代藝術作品。本展覽不只回顧寫樂的作品及欣賞浮世繪精品,更期望讓觀眾了解日本當代藝術、設計和漫畫如何詮釋或延續日本經典的版畫美學。因此,展覽將串連日本傳統浮世繪和現代平面設計及當代藝術品,藉以重現浮世繪畫藝術特色,同時比較平面設計和當代藝術在重現浮世繪風格時的多樣性,從而帶領觀眾跨越兩個世紀的時代界限,並置欣賞古今日本美學。

二、    誰是寫樂?

寫樂(全名為東洲斎寫樂,Toshusai Sharaku)是日本江戶時代其中一位別具代表性的浮世繪畫家。寫樂的作品始見於1794年5月,次年2月銷聲匿跡。在短短十個月時間內,他便創作出超過一百四十幅浮世繪畫作。大部份作品都以「歌舞伎」演員的肖像為題材,當中也有一些相撲手和武士的畫像。而他最早創作的二十八幅演員特寫為上乘佳作。

寫樂生平不詳,他的身世和樣貌更顯神秘,有傳說他是阿波藩屬的「能樂」表演者齋藤十郎兵衛(Saitō Jūrōbei),更有揣測寫樂是喜多川歌麿 (Kitagawa Utamaro) 或葛飾北齋 (Katsushika Hokusai) 等著名畫家的化名,代表他們在短時期內的作品。但寫樂的創作別樹一格。以往的浮世繪多繪畫演員的全身像,而他的作品卻把人物和背景互相交融,透過細心觀察,捕捉每位演員獨特的面部表情和行為動作,然後融入畫中。因此,當觀眾欣賞畫作時,彷彿亦看到畫中人物的性格和神態特徵。

當年寫樂的版畫都是由印刷商「蔦屋重三郎」出版及印製。十八世紀後期,寫樂藝術更成為當時大眾流行的娛樂及宣傳產物,亦將日本浮世繪藝術由貴族帶進平民階層。1910年,德國學者 Julius Kurth 撰寫《Sharaku》一書,在西方掀起了「寫樂熱潮」。寫樂的浮世繪作品在日本和國際藝壇再度獲得表揚。他的作品現收藏於倫敦大英博物館、芝加哥美術學院、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海外地方,只有少量留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二十七幅演員半身像被譽為國家重寶。

三、 展品特色

展覽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作品:「複印寫樂」「圖像寫樂」「致敬寫樂」,交錯展示於會場。

 「複印寫樂」展出了「Adachi 版畫研究所」複印寫樂的二十八幅作品。這組作品是寫樂早期創作中最享賦盛名。內容描繪1794年5月期間,三所江戶歌舞伎廳的「歌舞伎」或「狂言」 表演者。畫中人物以頭像或半身像的形式呈現,只利用人物的面孔、手勢、胸部以及黑底色四種元素來構圖,運用的色彩不多,更令畫面簡潔而有力。

寫樂運用了嶄新的角度繪畫浮世繪。寫樂沒有寫實地完全描繪演員的真實面貌,反之他的手法流露出印象主義的風格。他著重表達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動,把人物的神態與角色的性格聯結,將演員戲裡戲外的特徵交織起來。

 「圖像寫樂」展出的是平面海報。設計師的靈感均來自於寫樂的版畫。他們只選取寫樂作品的部份構圖,畫中人像的眼睛、眉毛、嘴部、頭髮、手部或側影等單一元素作為特寫,在海報中重新組合、詮釋或演變,以另類手法表現出來。

1994年,67位平面設計師參與了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籌劃、《每日新聞》等主辦的「東洲斎寫樂誕生二百周年展覽」。本展覽精選了當中二十八幅作品展出,透過作品,我們可留意到現代平面設計與江戶時代的版畫其實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寫樂時代流行的「役者繪」,即以著名的歌舞伎演員為題的浮世繪,多用作宣傳劇目,好比我們現今的平面廣告設計。而且,版畫與平面設計同是植根於日常生活,大量複印起了大眾傳播的作用,以廣泛人民不同的需要切入,對社會及民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致敬寫樂」的部份是11位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展品包括繪畫、雕塑、陶藝、版畫等,幾乎都是全為這個展覽而創作的。 寫樂是浮世繪的佼佼者,平面設計師一般都認識他,但對現代藝術家  ,寫樂藝術則是未探索的新世界。因此,藝術家均透過不同的藝術媒介,表現他們重新詮釋的寫樂藝術。有些展品直接借用了寫樂式圖像,有些看似沒有關係,但其實藝術家從寫樂的言行和風格中得到啟發,把大膽創新、誇張的筆法帶進自己的創作,藉以向他致敬。

展覽詳情
合辦: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 及 香港藝術中心
協辦:香港日本文化協會
展覽期:2013年2月16日(六) 至 2013年3月1日(五)
地點: 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免費入場
節目查詢: 2582 0200




何卓敏 Annie Ho (市務及拓展總監)
電話:852- 2824 5306 / 852- 9481 8706  
電郵:aho@hkac.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