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節目

11 July 2024

+ 立即訂閱
立即訂閱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傳媒

2019-07-08

【香港藝術中心】參與當代藝術盛事 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2019 福武之家亞洲藝術平台-展覽主題:Déjà vu | 生‧活‧非遺
夏季會期-7月19日至8月25日

【香港藝術中心】再度參與當代藝術盛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之「FUKUTAKE HOUSE亞洲藝術平台」。三年一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今年盛大回歸!香港藝術中心將會再次通過多界別當代藝術合作,與亞洲藝術夥伴單位、國際藝術家及訪客在日本小豆島進行跨文化對話,探索身分認同、全球化等議題。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以「海洋復興」為主題,力爭通過活動,使瀨戶內諸島重現昔日自然與人類交相輝映的盛景,讓瀨戶內海成為全球所有地區的「希望之海」。瀨戶內海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往來的船隻在瀨戶內海的各島嶼停泊補給,並不斷為其帶來新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它們與各島固有的文化融合後形成獨特的傳統習俗,這些習俗與美麗的風景一同留存至今。在追求全球化、效率化、統一化的當下,各島人口減少、老齡化加劇、地區活力下降,島嶼的特性日漸流失。通過舉辦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使瀨戶內海諸島重新恢復昔日自然與人類交相輝映的盛況,讓瀨戶內海成為全球所有地區的「希望之海」。今年再次舉行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絕對是當代藝術的盛事。

小豆島上的「FUKUTAKE HOUSE 亞洲藝術平台」
今次的合作以Déjà Vu 生‧活‧非遺」為題,進行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的文化對話。中心將展示香港舞台服裝設計師譚嘉儀以中式傳統服飾及小豆島特色為靈感的舞台裝置藝術作品;而香港舞蹈家曹德寶及其TS Crew團隊將會帶來糅合特技、功夫與舞蹈的現地製作表演藝術作品;香港藝術學院畢業生列咏虹及鍾肇峰將協助裝置與演出的製作,同時將「賽馬會『傳•創』非遺教學計劃」所得之經驗運用於是次交流。所有參與藝術家亦將透過駐地計畫與工作坊,與福田區當地居民進行交流與合作。今次展示的目的在於重新發現「非遺」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在連結過去、建立身分認同、生活解難、建構美學,以及感知大自然等方面無可取締的獨特地位;同時也希望通過「非遺」,啟發更多創意。

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女士表示:「過去幾年的探索,讓香港藝術中心逐漸發展出一條推動當代藝術的新路徑──通過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重申創意與文化傳承之間的關係。有賴賽馬會慈善基金的支持,香港藝術學院於去年推出「賽馬會『傳•創』非遺教學計劃」;而今年,我們秉承相同的精神,參與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進一步加強我們以當代藝術推動『非遺』價值的力度和決心,希望將『ICH』變成ICH+,讓『非遺』活化,與今天的生活接軌。」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之『Déjà Vu | 非遺』
日期:            夏季會期-7月19日至8月25日
開放時間:    11:00-17:00(表演日期:721 17:00-19:00
地點:            本香川縣小豆島福田港 福武之家
主辦單位:     福武基金會、香港藝術中心
協力單位     香港駐東京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藝術發展基金
票價             
預訂票 JPY 2,000
普通票 JPY 2,500
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2019證件持有人JPY 2,300
15歲以下人士免費入場http://ptix.at/TJwyv4

網址:

節目查詢     (852) 2582 0200 | hkac@hkac.org.hk
節目圖片下載:http://ftp.hkac.org.hk/MDD/FukutakeHouse2019/  

參展藝術家簡介:
譚嘉儀
香港演藝學院學士,主修舞台及服裝設計,並取得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學位,早年於香港理工大學修畢時裝設計及製衣課程。參與舞台服裝設計的製作超過80個,涉獵範圍包括意大利歌劇、中國戲曲、話劇、音樂劇、形體劇場和舞劇,製作曾於香港、台灣、德國、美國、加拿大、星加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澳門等地演出。2004及2015 年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最佳舞台服裝設計;2007年以香港代表之一參加布拉格四年展,參展作品為粵劇「西樓錯夢」;2008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獎助金,前住紐約進行一年的服裝文化探索及有關服裝保育之旅。現為自由舞台工作人。

曹德寶
香港演藝學院畢業,主修當代舞,為TS Studio創辦人之一及TS Crew藝術總監。其訓練背景獨特,以街舞為開始,研習翻騰及巴西戰舞多年;曹氏亦為粵劇武師演員,創作出風格特獨的舞蹈作品。於2008年至2010年間,他曾參與紐西蘭舞團Raewyn Hill and Dancers之紐西蘭巡演;2010年回港後於本地舞團不枷鎖舞踊館擔任駐團藝術家至2014年。其編舞及演出的短片《噢!百萬拳!》獲邀於法國、紐約、智利、深圳、斯洛伐克及香港等地展出,並於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 Movie Awards (IPAMA) 2018獲特別表揚獎。2014年的首個長編舞作《土炮》於多個亞洲城市演出,並於2016年隨香港藝術發展局赴德國Tanzmesse舞蹈節演出。2017年於香港藝術節以李小龍先生對武術的哲學為啓發,編創獨舞《順》,同年被歐洲舞蹈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首演之一。於2018年Hong Kong Dance Exchange發展為更成熟的七人版本,及後獲邀至新加坡、韓國、鳥取、橫濱、台灣、北京、倫敦及愛丁堡演出。

列咏虹
於2016獲香港藝術學院藝術高級文憑,並於2018年取得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學位,主修雕塑。列氏於2018/2019年度參與「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導師培訓課程」,主修「長衫製作」。

她的主要創作混合媒介雕塑及裝置作品;汲取個人生活經驗、身體限制、社會及時事等為創作背景與元素,作品反映她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回應個人對於不公平與不滿的對抗。

鍾肇峰
於2015年取得香港藝術學院藝術高級文憑,現正修讀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文學士,主修雕塑。鍾氏於2018/2019年度參與「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導師培訓課程」,主修「剪紙技藝」。他認為藝術是一種語言,通過藝術進行與眾不同的對話,同時希望透過藝術寄寓對社會的一些看法,期待人的生活能因此更為有趣豐富。主要創作立體作品,以木、泥等自然素材為媒介,常以雕琢和塑形為創作方法。

關於香港藝術中心──彰顯多元藝術 、薈萃創意靈感 
香港藝術中心是一所多元藝術創意中心,多年來積極將創新前瞻的當代藝術引進香港,同時亦努力將本土藝術家介紹給海外觀眾。中心更是本地唯一獨立自主的非牟利多元藝術機構,一直致力鼓勵、推廣創意,竭力促進本地與國際的藝術交流;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及跨界合作,把香港和世界聯繫起來。歡迎來到香港藝術中心,透過體驗藝術豐富生活,藉著欣賞藝術啟發創意。
官方網站: hkac.org.hk | Facebook: Hong Kong Arts Centre | Instagram: @hongkongartscentre


傳媒查詢:

Annie Ho 何卓敏 (市務及拓展總監)

電話:2824 5306 / 9481 8706     

電郵:aho@hkac.org.hk 

Gina Tang 鄧皓之 (市務及拓展主任)

電話:2582 0282

電郵:gtang@hkac.org.hk

Pinky Poon潘依琪 (市務及拓展主任)

電話:2582 0215

電郵:ppoon@hkac.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