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影像无国界」 2012/13
「影像无国界2012 / 13」的活动包括于11月2至4日举行的三日两夜启发创意营、一连串户外拍摄活动及12月22至24日的三日两夜短片制作营,由多位电影制作人及录像艺术家担任导师,亲身教授如何拍摄和制作影片,令学员能够由浅入深地掌握影像创作技巧,并透过光影说出自己的故事。 学员摄制的短片更有机会于中、小学巡回放映,以及辑录于本计划制作的通识课程教材内。
观看学员作品请按此。
营会及短片制作
启发创意,运用影像,让少数族裔青年拿起摄影机,展现属于自己的世界!
今年,《影像无国界2012/13》招收了40名来自不同地区的香港少数族裔学员,年龄介乎12至20岁,主要来自尼泊尔、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有来自菲律宾、斯里兰卡、日本、越南、孟加拉、以色列、英国等。 本年度的活动详情如下:
三日两夜「启发创意营」
日期: 2012年11月2-4日(五-日)
地点: 乌溪沙青年新村
是次三日两夜营会旨在让不同背景的学员能够互相认识,并初步了解影像艺术。
四十名学员分成六组,由六位专业电影制作人担任导师,透过一连串活动,寓学习于娱乐,令学员发挥创意之余,更在导师的从旁指导下,学习如何担任导演、编剧、演员和摄影师。
例如,在学习活动「A Chair is NOT Chair」,学员须运用创意和演技,重塑每件物品,使一张椅子不再只是一张椅子,一包纸巾不再只是一包纸巾,一樽水不再只是一樽水。 有学员把折叠椅想象成结他,拿起来弹奏; 也有学员把一包纸巾当作一把梳子,拿来梳头; 更有学员把一樽水想象成手提电话,用它来打电话给朋友。 而实战活动「SHOT X SHOT」,学员要以多个不同的场景、角度,拍摄一个有关营地的故事,综合运用编、导、演等技巧。
「户外拍摄活动」
日期: 2012年11月至12月
地点: 由导师跟学员商讨,再行决定
四十名学员分成六组,在六位专业电影制作人的指导下,合作制作创意短片,从中学习筹划、拍摄、剪接、后制等技巧。
三日两夜「短片制作营」
日期: 2012年12月22-24日(六-一)
地点: 大棠度假村
「影像无国界 2012/13」学员感受
「对拍摄从没有任何概念的我现在知道了许多相关的知识。 我希望能再次参与活动,亦会继续尝试改善我的弱点。 感谢你,ifva《影像无国界》。」– Jahanzeb Haider (十四岁,巴基斯坦裔)
「有趣亦非常享受!计划给予自由去表达自己,亦让我继续发掘自己的潜能,认识新鲜和未知的技能。」 – Tavleen Kaur (十七岁,英国及印度裔)
「感谢ifva《影像无国界》给予机会,让我接触不同的人,更教导了我很多新事物,如电影制作、编剧、拍摄、不同的镜头种类及灯光等。 我非常期待于ifva《影像无国界》中见到更多新事物。」– Rai Swarnim (十六岁,尼泊尔裔)
「影像无国界 2012/13」学生助理感受
「衷心感谢ifva《影像无国界》给予我这段美好的时光。 这是我第三年参与这个计划,真是非常棒的体验!今年,我担任第2组的学生助理,非常荣幸能与黄修平导演合作。 ifva《影像无国界》替我的工作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我会挂念你们所有人,包括指导艺术家、队长与一众参加者!」– Hammad Asad (十八岁,巴基斯坦裔)
「影像无国界 2012/13」导师感受
「ifva《影像无国界》致力为一群在香港社会中被忽视的少数族裔青少年服务,为他们带来影像制作的知识和美学。 能够指导这群年青人,我感到非常高兴,尤其是看到他们对作品奋力追求,在电影技巧和美学判断上有所进步的时候。」– 黄修平,电影导演
「透过参与计划及担任导师,我与少数族裔青少年有更多相处的时间。 我感觉他们非常聪明和活力,亦喜与他人分享他们的想法。 我希望能在未来为这个范畴做更多的工作,向外界反映如何与少数族裔社群和谐相处。」– 赖恩慈,电影导演及2012十大杰出青年得奖者香港艺术中心 ifva
资助
香港艺术发展局
香港艺术发展局支持艺术表达自由,本计划内容并不反映本局意见。
生命工场